道魔 20
武當山上,青松如舊,猿鶴啼鳴。
這些年武當派人才輩出,新任掌門又經營有道,有意振作道門聲望,支持各處的起義軍反抗蒙元朝廷,和各方世家勢力往來多了,門庭也熱鬧起來。
今日,武當山上清淨不少,因為大殿後掩着門戶,不讓人進,說是來了一位貴客。
一位自武林聖地慈航靜齋來的貴客。
身穿男裝的言靜庵坐在紫霄宮後院的石凳上,如今武當派的掌門常清道人坐在她對面,身後還站着一個少年,是他最得意的弟子,道號純陽。
道家崇尚自然,紫霄宮後的布置并不奢華,山石鋪路,山泉做景,以林木花草為點綴,顯得天然純靜,間或有後山放養的白鶴落到這邊來,惹來灑掃的道人好聲好氣哄回去。
言靜庵很喜歡這樣的氛圍,讓她回想起了慈航靜齋,和山下的喧擾截然不同,她一時間也不想提起山下的事來攪了清平。
倒是常清道人率先開口道:“言仙子來訪我武當,想必有要事。”
比起玩性頗重的寒舟,常清的性子更沉穩直率,他話不多,做事的風範卻比自己的師父寒舟激進些,不喜歡彎彎繞繞,所以他在太極上的修行不深,練的是《無量劍法》。
和他說話,也直接一些好。
所以言靜庵淺笑道:“靜庵此次上門叨擾,主要是為了兩件事。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和常清掌門商議抗元之事。”
常清微微颔首,作為如今正道的頂尖門派,武當派上下雖是修道之人,但眼下暴元殘酷,百姓艱苦、民不聊生,他們也不能只顧着自己在山裏清修,加入抗元大業,是應當之舉,責無旁貸。
兩人就協助義軍行動,需要對付和提防的邪道高手進行了商議,眼下蒙元勢力确實還居于上風,起義軍雖然勢頭雄勁,但只要有些根基。成了氣候的,都各自為政,這将反抗勢力劃為一個個分散的區域,很容易被蒙元針對剿滅。
而且這種分裂很難靠共同利益來說動聯合,因為他們的背景來源大不一樣,有的是黑、道扶持,有的是地方世家割據,甚至還有魔門分支想要反抗蒙赤行一脈的,哪怕同屬黑、道,這些道上的龍頭們也多有宿怨,世家各有打算,魔門分支雖然和正統過不去,卻不會和正道混在一處。
天下大亂,群龍無首,莫過于此。
眼下言靜庵要做的,是聯合能夠聯合的勢力,從諸多意在天下的人選中,找到一個主心骨,來豎起凝聚人心的旗幟,加速蒙元王朝的滅亡,且減少沒必要的損傷,讓世道盡快恢複太平,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就和過去千年慈航靜齋一直在做的事情一樣。
無論道門過去和佛門有多少争鬥,常清都不能否認,眼下的确需要一個負責溝通各方的渠道,慈航靜齋“聖地”的名聲就是最好的擔保,雖然在許多道門的記載中,前人對慈航靜齋做事的手段非議頗多,但她們的确去做了,做成了。
這些事兩邊心裏都有個章程,談起來也沒多大阻礙,很快就達成了共識。
完成了此行的主要目的,言靜庵也微微松了口氣,而後笑道:“至于第二件事,便是靜庵自己的不情之請了,我想見識一下明玉真人所傳的太極劍法。”
常清暗道果然,輕撫着長須,神态有些為難:“言仙子若是只想見一見太極劍的招式,武當派任意一個弟子都可以為你演示,但若想見一見明玉師叔祖的道,那除非是三位師祖和家師出手,他們四位如今都在後山崖上閉關。”
“太極之法入門易,得道難,如今天下還未曾有能得明玉師叔祖七分真意者。”
言靜庵感慨道:“我曾聽人說起過明玉真人的往事,真人于武當山開脈,将太極之法傳播天下,道門諸位前輩都感嘆真人有仙人之風,後明玉真人往來于各地,治病救人,是心懷大愛的修行者,正是因為仰慕真人的品行,靜庵才想要見識一下她的道法。”
常清微微含笑道:“是,明玉師叔祖為人溫和淡泊,最是親切慈善,她在時,門中的小弟子都受她教誨。”
想到昔年明玉不以一門一戶設檻的氣度,常清再看言靜庵年紀輕輕就有宗師修為,可見的确是個少見的天才人物,若是師叔祖還在,一定會出于愛才之心指點她,還是站起了身:“世間雖無得師叔祖七分真意之人,卻有她留下的一樣物件,言仙子若真有問道之心,便随老道來吧,能悟出多少,全看仙子與師叔祖的緣分。”
言靜庵聞言起身,端莊鄭重地向常清道長行了一禮:“多謝掌門。”
常清平靜地搖了搖頭:“無需謝我,這是明玉師叔祖的大願,她在我武當立脈時就說過,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将此法推向天下,言仙子自然也是天下人之一。”
坦言言靜庵也是“天下人”,可見常清道人雖然口稱“仙子”,但心中并未将眼前這個年輕女子視為“神仙”,對慈航靜齋也沒什麽聖地的敬意。願意加入抗元事業,向言靜庵敞開大門,都是出于他自己對大局的判斷和明玉的囑咐。
言靜庵也明白,但正因為如此,能夠憑自己的想法投入時代洪流,并放下門戶之見,才是如此值得人尊敬,難怪武當派如今人才輩出,武功勝過常清道人的有不少,卻選擇由常清來執掌門派。
這一路走來,言靜庵和正道門派世家打了不少交道,深知那些道義下的權利算計,以家族為核心的利益團體自古以來就有一套自己的行事準則,無論在哪朝哪代,憑他們的勢力和家傳武學,都能過得不錯,所以他們也是極難被說動的一批人。
早些年蒙元要求會蒙語的人才能進入官場,他們也紛紛選擇研習蒙文,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這些世家習慣了詩書耕讀,在官場的運轉手段上遠遠勝過承襲世代蔭蔽的蒙人,以至于蒙人的權力快速流失,蒙皇由此下令,不許漢人學蒙語,以斷絕他們進入官場高層的途徑,才逼得這些世家放棄進入新王朝的希望,區區百年不到,就紛紛反元。
言靜庵能分辨出那些話語中的真意,但佛家的修為教她要以寬容的心去看待這一切,并狡黠地以此為核心推動局勢變化。
唯獨在武當山,她上山前就感受到一股清明平和的氣場,這甚至讓她想起了帝踏峰,雖然沒有慈航靜齋歷代累積的深厚,但這股道意幾乎和武當山融為一體,可以說此處就是太極一脈的“道場”,研習此道的道人在此感悟前人所得,也将自己的道意融入其中。
只要此間道意一日不散盡,武當派哪怕山門被毀,門人散盡,也能憑此傳承再立門楣。
這便是明玉真人在武當修行十餘年留下的“真傳”。
自太清宮被焚毀後,道門已經數百年沒有再出現這樣的地方了,明玉真人不愧是道門尊主人物。
所以如今天下道門才尊武當為當世第一。
唯真武能當之,名不虛傳。
——————
常清道人帶着言靜庵和純陽往後山走去,比起言靜庵的茫然期待,純陽倒是明白了師父所說的是什麽。
那是明玉太師叔祖離開武當前、依山雕刻的一座石像。
純陽記憶中,常有年長的道人在那尊石像附近打坐,後來山下風雲乍起,許多師長都下了山,石像那兒就清淨下來。
他們沿着崎岖的山間小路走到了山崖上,雲霭濛濛,山松掩映,山崖絕壁上,一副道人執劍圖赫然在目!
但見那崖上的老者身穿簡樸道袍,廣袖輕拂,如有風來,他頭盤道髻,鶴發童顏,長須飄飄,腳踩太極,一劍分開混沌,化入陰陽,舉重若輕,潇灑至極。
只要心存問道之心的人,只要看見這一劍,就會感覺到一股飄忽不定的浩然劍氣。
無需旁人介紹,看見這幅道人舞劍石像的人就會知道,這雕刻的是對明玉真人有半師之誼、真正開創太極一脈武學的三豐真人。
最讓人嘆絕的,是雕刻者巧奪天工的手筆,竟真将無窮的道意和張三豐那一刻的神态都凝聚在了丹崖石壁上,不用試探,言靜庵就知道,這石像除非有一日道意散盡,否則絕不會有半點損毀。
“驚才絕豔,曠古爍今。”言靜庵長嘆。
明玉真人與魔師龐斑平分秋色,只是比起願意向世人展現、指引大道所在的明玉,讓人能夠窺見她的境界和所學,再創《道心種魔》的龐斑和第一個練成此法的邪帝向雨田一樣,并不在意世人如何,也無心留下傳承,使得旁人永遠看不透他的思想和境界。
“我現在竟深感遺憾。”言靜庵望着那尊石像,在常清了然的眼神中說道,“遺憾自己竟不在那一夜的黃山。”
當世兩大天人交手的情形,竟無一人得見,實在令人遺憾。
常清望着那尊石像,言靜庵畢竟以佛門修行為主,不是他們道門的人,無法真正體會到他們每一次來到此處的震撼。
其實寒舟并不鼓勵弟子來此,因為在寒舟看來,過早接觸到這種高度的道意,弟子門人就很難再走出自己的路了,常清卻覺得,世間習武之人無數,哪怕歷代道門尊者也少有能達到如此境界的,凡俗修行者,一生能夠見道一面,便足以饋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出一條路來,至少看見這尊石像,讓他們知道在道路的前方,的确有這樣的存在。
純陽的修行尚淺,而且他年幼時常見這幅太極劍圖,所以比起言靜庵和常清的沉浸,他倒是更在意坐在松樹下的人,因為霧氣重,而且隔着一道斷崖,他看不清那人的樣貌,只見是一個身着道袍的女子盤坐在隆起的松根上,膝上放着一張古琴,腿邊靠着一柄長劍。
她悠閑地撥動絲弦,沒有固定的韻律,似乎只是随性所奏,純陽卻漸漸聽入了神,比起門中自幼研習的曲子,要求他們靜心,卻常常無所得,此刻聽到的琴聲優美平靜,好似清風低語,松濤回應,遠處的瀑布流淌聲傳來,莽莽群山作合。
日月光希,天地寂靜,唯有琴聲悠悠。
純陽并不能全然聽懂她琴聲中的意境,但只這部分能感覺到的東西,就已令他心曠神怡。
逍遙物外,忘我超脫。
終于,一曲終了,純陽情不自禁地贊道:“好曲子!”
他轉身看向自己師父,詢問那是門中哪位剛出關的前輩,就見常清道人驚訝地看着他道:“你說什麽?”
純陽不解道:“徒兒是說那位奏曲的前輩啊,純陽雖然所學淺薄,但也能感覺到她曲中的清遠超脫之意,真是神仙中人。”
他說着,轉身再向松樹下看去,卻不見了人影,心中大驚,猛然上前幾步,像是要再确定一番,可那樹下确實空無一人:“人呢?!”
言靜庵安撫道:“小道長莫急,你說的那人是如何形貌?或許确實是武當派閉關的前輩,見咱們來,擾了雅興便離開了。”
純陽解釋道:“那是一位女道長,穿着淺藍色道袍,坐在松樹下彈琴,對了,她身邊還有一把劍。她彈的曲子逍遙神妙,我只能聽出其中一兩分的道韻,師父和言仙子,沒有聽見嗎?”
言靜庵沉思後,神色一變:“精神幻境。”
常清道長皺眉道:“言仙子的意思是,純陽陷入了那位的精神幻境中,見到了她精神傳達的景象?我門中雖然也有坤道,可能有這種修為的——”
他怔怔地又看向那座石像:“世間能有這樣的精神修為,在武當山當着你我的面,讓純陽進入精神幻境,不留半點痕跡的,怕是只有明玉師叔祖了,她老人家回來了?!”
不,沒有,她若回來,關中的師父師叔總會有所察覺,這不是她返回了武當山。
言靜庵道:“只怕,不是明玉真人本人回來了,而是她的一念透過石像,激發了今日與往日的情形相合。”
什麽情況下,人的意念會隔着千山萬水回應?
常清一貫嚴肅平靜的臉上,忽然流露出激動的神色:“飛升!師叔祖破關飛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