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天 9
雷損死了。
就在長孫飛虹和關七拆完兩百七十六招後。
整個院子裏擠了一堆人,卻沒有一個敢上前,他們看着用出那如神似魔一刀的關木旦将不應插在雷損身邊的地面上,而後向蘇幕遮走去。
顧绛從沃夫子手中接過孩子,蘇幕遮原本還擔心關七從未抱過嬰兒,會讓孩子不舒服,哭鬧起來,結果他十分熟練地托住了女嬰,靜靜打量着襁褓裏的孩子。
這些年,顧绛每次轉換身份,都是些劇情中年長位高的人物,所以他總是免不了要承擔些長輩的職責。在現代他就帶學生,到了笑傲江湖的世界任盈盈是在他身邊長大的;身為公子羽時,他培養了身邊四個心腹,他們都是從年少時就跟在自己身邊;天山童姥更是經歷了李青蘿和王語嫣兩代,要是王語嫣成親早的話,他剎不住還能再看到她們第三輩出生;邀月的記憶裏,無論是花無缺的大姑姑,還是江小魚的銅先生,都是一手教導他們學藝的長輩。
現在幹脆把女兒塞給他了。
有時候他會想,每個世界能夠輕易接受他這個外來者,是不是都看在他幫着撫養教育主要角色的份上。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天道蒼茫,無情無思,它不會偏頗任何人,也不會拒絕任何人。
顧绛任由這玉雪可愛的女嬰伸出手來抓住了自己的手指,輕聲道:“這個孩子是我和小白的血脈,她的母親既然已經把她交給了旁人,自己遠去游走江湖,便是不要她了,如今她的養父雷損也被我所殺,她自然只能跟我走。”
蘇幕遮覺得關七這話聽起來有些奇怪,子女跟随父親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嗎?怎麽好像在關七看來,該由孩子的母親決定她的去向呢?
顧绛笑了笑:“我聽說雷損已經為她訂下了婚約,許給閣下的獨子,若是蘇樓主介意她之前的身世不實,這份婚約可以作罷。”
蘇幕遮一時間有些猶豫,他和雷損訂下這樁婚約其實是為了聯結兩家的勢力,現在從六分半堂換成了迷天盟,從勢力上說,迷天盟是京師最大的勢力,不是六分半堂能比的,從個人來說,天下也沒幾個人能比得上關七,以實際論,這當然是一樁好婚事,可蘇幕遮并不贊同迷天盟的行事風格,也不怎麽希望兒子和迷天盟扯上關系。
可對方畢竟是個女孩,在宋國的文化風氣裏,女子被退婚總是件不好的事,尤其是關七位高權重,那些惹不起關七的人,議論他的女兒難免嘴上缺德,再有這麽件事在,對女兒家的名聲着實有損。
無論她父母如何,她畢竟只是一個什麽都不懂的孩子。
似是看出了蘇幕遮的為難,長孫飛虹突然開口道:“七聖又怎麽看待這樁婚事呢?”
他負手在旁,看着關七和他懷裏的小孩,笑道:“可惜了,我孑然一身,若是我家有一個年紀相當的兒子,和七兄做個親家也是件好事。”
關七道:“我不是喜歡給兒女晚輩做主的人,不過雷損畢竟是她母親所托,我也不會決口就否了這樁婚事,所以,我怎麽看并不重要。”
蘇幕遮看着襁褓裏的女嬰,這個才出生不久就被轉了三次手的孩子生得極好,雖然還年幼,五官已經能看出未來的美人胚子,畢竟溫小白是稀世的美人,關七也是清俊絕塵的人物,他們倆的孩子自然是人中龍鳳。
他嘆了口氣,坦言道:“這樁婚事的本意七聖想必是明白的,如今陰差陽錯,既然已經達不成本意,那就看兩個孩子的緣分吧,婚書我依舊保留着,若是兩個孩子投緣,咱們就履行這份婚約,若是孩子性格不合,那咱們就将此事作罷。”
關七自無不可:“好。蘇樓主今日救了這孩子一命,我記得閣下一個人情,聽說蘇公子的身體不好,我或許可以給他看一看。”
聽到這話,蘇幕遮才真正動容道:“如此,在下替犬子先謝過七聖了!”
——————
事情了結,人就該散了,關七應付了雷震雷幾句,在雷損喪命的現在,雷震雷也要重新整頓六分半堂,兩位龍頭都沒什麽閑談的心思,雷震雷也不會傻到和關七就今天這場大鬧要個說法。
長孫飛虹則留下幫忙收斂雷損的屍身,擇定來日到迷天盟登門拜訪。
關七迷迷糊糊、瘋瘋癫癫地拖着一群人來,現在又帶着一群人走了,只留下滿地狼藉和三具屍體,瘋了的雷逾不知去向,雷動天心神潰散,即便不死也會成為一個傻子。
迷天盟七聖主關木旦大展神威,震驚天下,所有人都覺得他會趁機繼續擴大迷天盟在京師的勢力,然而他接下來的舉動倒是讓許多人看不明白了。
顧绛并沒有擴張地盤,相反,他還讓六聖把這段時日觸犯禁忌、心思浮動的人都收拾了一遍,收攏了手頭的人員,不過他并沒有掐斷這些人聯系上的遼金兩國勢力。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世界的不同,此方各國的勢力和顧绛記憶裏的宋末并不完全相同,大約是武俠存在的緣故,光宋朝內就有“六五神侯”諸葛正我這樣從未被史冊記載過的人物。
但有些事是沒變的,比如說遼國相對松散的制度,和天祚帝昏了頭一樣的各種施為,遼國面對崛起的金國已經無力抵抗,這個由草原契丹部族建立起的争權有着草原一脈的特性,即領土廣大,權力分散。
以契丹本土起源之地上京為都城,中京由奚人主導,東京則是東丹故國。
石敬瑭割讓給遼的燕雲十六州,便是以南京為中心的幽州和以西京為核心的雲州。
遼國皇帝就在這五京之間“四時巡狩”,契丹人稱之為“捺缽”,即以皇帝行宮所在為國家的政治中心。
在這種制度下,其實要趁着天祚帝分身乏術時占據燕雲并不難,因為此地還是以漢人聚居為主,南京也曾在金國的壓迫下,向宋求援,願意并入宋國,以抗金人,但徽宗卻選擇了童貫的下下策,和金滅遼,以至于惹來靖康大禍。
其實從遼、金兩國的政權結構和地理位置,就能判斷兩者誰能共處、誰不能。
草原地理位置開闊,誕生于此的政權一向分散,他們對集權沒有太大的渴求,因為世代習慣了部落分管,這也是為什麽蒙古人能接受遼國,卻無法忍受金人管制的原因。
而金國政權誕生于相對封閉的東北一帶,白山黑水的地理環境和天然惡劣的極寒天氣,注定了他們無法安于現狀,且對集中權力求存有着更大渴望。
遼能和宋相安無事多年,因為這個游牧民族只是要錢,一旦有了錢,他們甚至就開始搞起了迷信,信佛教,信道教,信景教,甚至能信□□教。
可金注定和宋無法和平共處,因為金人要的是統治權力。
何況遼宋有兄弟之盟在前,遼國信守承諾,多年未曾發動戰事,宋卻背棄國家之間的盟約,也是在很多掌權者眼中損害信譽的。
徽宗在必須作出取舍的情況下舍遼向金,與金建立“海上之盟”,真是腦子被太湖石給砸了。
就算他意圖借此攻遼收回燕雲,可幾次軍事行動都毫無成果,反而被金國看出了宋國的虛弱,連即将亡國的遼都打不過,徹底滋長了金國南進一派的野心。
顧绛無心争奪在他計劃中多半要舍棄的汴梁,他要将勢力經營的重心放到燕雲兩州,掌握兩地實際的掌控權,這兩地胡漢混居,被割裂出去數百年,早已人心不附,民風悍勇慕強,等到遼國滅亡後反而是最好施展的地方,他們對宋國沒有感情,對金國更沒有感情。
而且這塊地方在“海上之盟”中屬于宋國,宋國自己攻不下,反而求助金國,還花錢贖買,才有了燕山道,可那時的十六州已經被金國洗劫一空,滿目瘡痍。
燕雲騎兵和契丹潰散的鐵騎在冷兵器時代本是利器,然宋庭自己不能掌控。
畢竟養兵是要花錢的,依靠海上貿易繁華的宋朝一直缺乏收複北地的動力,就是因為富庶,生活富足的北宋統治者把國家的安全戰略也看成了一種生意,對他們而言,養兵收複貧瘠的北地,還不如直接給遼人交錢來得爽快、便宜,何況養兵壯大了武官勢力,實在不符合文官集團的利益,所以拱手讓出了和平的主導權。
這個世界的江湖高手輩出,許多人都有從軍的經歷,尤其是自在門的舒無戲、舒大坑,都曾是戰功赫赫的武将,卻最終流落江湖。
全是因為朝廷對軍隊的過分壓制和上下腐敗,軍饷沒有,戰功也沒有,罪名和非議倒是有一大堆。
所以,這江南之地他也要了,這些錢與其拿去給宋徽宗置辦園林,給大大小小的貪官組個“東南小朝廷”,還不如讓他拿來養兵。
還有江南霹靂堂的火藥,這種只會出現在武俠世界裏的利器,他也準備收攏過來,反正雷家子弟到處往外跑,被他收納一些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
然後就是等,冒然和還未耗盡底氣的宋庭起沖突并非明智之舉,這世上和顧绛一樣不把天子當回事的人太少,更多是骨子裏都刻着忠君的人,局勢未潰爛到不可收拾,他們都不會對這個王朝失望。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永遠是局勢未明,實力未豐時最好的選擇。
在顧绛看來,動手最好的時機是金國第二次南下,包圍汴京後,二帝去往金營求和,幹脆就讓他們死在金營。
殺掉趙氏還能稱帝的九皇子構,從此趙氏失鹿,天下可逐。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最好還要慢慢削弱金、元的勢力,以防出纰漏,這些複雜的事情脫出大的局勢,都要落到每一步小的策劃上,很多時候還要随機應變。
這只是一個大的戰略方向,而且只能在這個武俠世界才用得通。
顧绛并不怕局勢生變,對他這樣的高手來說,再不濟還能穿過千軍萬馬,砍掉敵方主帥的腦袋,他唯一擔憂的,是時間不夠。
關七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呢?
封建時代對“主君”的依賴程度極高,所以古代聰明的臣子都要“擇主而栖”,萬一關七的壽數不夠長,他的布局才到關鍵節點上,人就得走了,必須有個足夠合格的後繼者将這個大計劃進行下去。
顧绛看了看迷天盟內的人,默默搖頭,這些人都沒有人主之相,看來,還得他自己培養。
對了,哲宗那個被偷抱出宮門的幼子,現在被諸葛正我他們安排到哪裏去了?
如果到時候,自己的後繼者是哲宗的血脈,哪怕明面上的身份是盛鼎天的兒子,真實情況被一些人得知後,也能很大程度舒緩那些忠于宋國之人的抵觸心理吧。
嗯,他得去找找這個孩子。
反正他也得養着阿純,帶一個是帶,帶兩個還能互相監督不是。
——————
顧绛并沒有給“阿純”冠以“關”姓,而是讓她随母親姓“溫”,叫做溫純。
迷天盟諸人都覺得七聖爺是以此紀念自己中了劇毒的戀人“溫小白”,其實顧绛只是覺得,孩子的生母既然情願把女兒托付給雷損這個姑父,也不願交給關七,更沒有告知他,兩人有了骨肉,那他也不必勉強。
若非雷損殺了關昭弟,他必須殺雷損,顧绛甚至不會去要回這個孩子。
在這點上,他和無崖子倒是一樣的疏冷寡淡。
不過這個孩子可能是在母親懷孕時沒有得到足夠好的照顧,生來就經脈脆弱,普通的內力她是無法修習了,只能等她稍大一些,顧绛把“先天無上無形罡氣”教給她,如果她悟性足夠高,也可以以此為根基學一些武功。
這些都是後話,眼下他要做的是先去小寒山,還掉蘇幕遮的人情,去看看他那個便宜女婿的病。
就在顧绛動身之前,京中發生了一件大事,簡王趙似謀反,絕滅王楚相玉行刺皇帝,被禁軍發現,于數千人包圍中逃脫,眼下正護送着趙似往北方去,意圖投奔女真部借兵。